近日,在滨州市博兴县的京博生态农业板块示范基地内,正在上演一场精彩的“丰收交响曲 ”:智能联合收割机在麦田间划出丰收的作业轨迹,紧随其后的全自动秸秆打捆机则将麦秸压缩成一个个整齐的“瑞士卷”。在科技赋能下,传统的农耕景象正焕发出新的生机。数字赋能:重塑传统农业新范式在京博的智慧农业示范区,数字化技术正深刻改变传统耕作模式。通过农业遥感监测系统与作物生长模型的深度融合,农田水分、养分状况实时可视化呈现。依托应用农业大数据、作物生长模型、人工智能等数字农业技术,嫁接数字农业系统管理平台,“京博智慧农业生产技术团队着力研究农业基础数据收集与农事生产作业可推广可复制的技术模型,为耕、种、管、收的种植环节提供助力,借助水肥一体化系统,利用良种、良机、良法、良技对千亩单产提升示范田实现农作物亩均增收20.3%。”据基地管理负责人介绍,依托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最高实现小麦亩产较对照田增产32.9%,智慧赋能让传统主粮生产焕发新生,稳住了产量“基本盘”,数千吨小麦颗粒归仓。循环经济:打通产业升级新实践在京博构建的“四化”循环体系中,每粒小麦都演绎着价值倍增的神奇
新甘肃客户端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燕茹 通讯员 王彦林 尚天津)今年以来,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中心(以下简称“省疏勒河中心”)充分发挥数字孪生示范区技术优势,系统开展自动灌溉及节水试验研究,聚焦节水灌溉领域的技术创新,为疏勒河灌区现代节水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省疏勒河中心通过升级改造水利管网设施,更新电动阀、水泵、管道流量计等硬件设备,构建起智能化、精细化的水资源调配管理体系。同时,引入水肥一体机、自动反冲洗过滤器等现代化硬件设施,实现水资源向作物根系的精准、均匀输送,为节水灌溉筑牢坚实的物质基础。工作人员在试验田采集土壤样品。本文图片均由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中心提供试验综合运用烘干法与TDR法两种方法进行实测校核,利用土壤墒情站实现试验田0至30厘米土层的含水率和温度的持续监测。通过双因素对照试验,系统探究数字孪生示范区内食葵生长发育的适宜灌溉水量、土壤含水率阈值以及经济效益最优区间和有效水利用率,为疏勒河流域智能灌溉模型构建、食葵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和滴灌制度优化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工作人员利用TDR法实测土壤湿度。依托田
日前,全省智慧农业引领区建设现场会在衢州江山市举行,会议明确了浙江未来5年智慧农业引领区建设的“作战图”“任务书”。从会上,记者捕捉到一个热词——“AI+农业”。 浙江发展“AI+农业”,先天优势在哪?随着AI大模型技术不断升级,“AI+农业”又将迎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软硬兼施”,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早在2003年,浙江便启动“数字浙江”战略部署,为智慧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全省农业农村系统深入实施智慧农业“百千工程”,积极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探索应用,取得良好成效。以省市县三级贯通的“浙农码”为例,现已接入24个省级应用、102个地方应用,汇集372项涉农服务,累计赋码用码量超7.1亿次。2024年11月,浙江获批建设全国首个智慧农业引领区。 智慧农业发展需要“软硬兼施”,因此,浙江不断夯实“硬件”——基础设施,进一步畅通智慧农业发展的通信“大动脉”,织密物联“感知网”。在“软件”方面,浙江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强化项目支撑、优化政策服务,让参与者真正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中国日报网7月1日电 今年是中泰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50周年,双边经贸合作成果丰硕。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中泰双边贸易额为1339.815亿美元,同比增长6.1%,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在这一背景下,榴莲作为中泰经贸合作的标志性农产品,正通过数字化技术与产业合作开启升级新篇章。 榴莲成中泰贸易“顶流” 在众多贸易品类中,榴莲以“闻着臭、吃着香”的独特风味,在东南亚进口至中国的食品中占据消费首位。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进口榴莲约156万吨,总价值69.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近60%来自泰国。泰国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榴莲供应国,中国也稳居泰国榴莲的最大消费市场地位。 旺盛的需求推动泰国农业结构变革:近几十年来,许多泰国农民从种植龙眼、山竹转向种植榴莲,以追求更高收益。但榴莲种植面临显著挑战:树苗需七八年的时间才能成熟,且收成易受天气、病害和土壤质量影响,农民只能“听天由命”。来自泰国热带水果主要生产基地春蓬府的56岁农民乔德 占布帕(Chord Chanbuppha)坦言:“热带天气多变,我们只能凭经验给果园浇水。” 从“经验种植”
近日,在上级部门发布的《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中,浙江甲骨文超级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造“全农码”与“浙农码”平台被写入计划重点任务。据悉,该文件要求实施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打造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制定完善农业农村数据分类分级规范、数据资源目录和共享制度,应用“全农码”对农业资源、主体、产品数据统一赋码,深入推进数据资源汇聚治理和共享交换。实施智慧农业示范带动行动,推进智慧农业先行先试。支持浙江建设智慧农业引领区,综合应用技术创新、人才引进、财税支持、金融服务等政策措施,探索设立智慧农业专项资金,推动形成部省联动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的机制路径。支持智慧农业公共服务产品优先在浙江落地应用,推动“浙农码”与“全农码”有机衔接,率先实现部省数据互联互通和业务协作协同。▷浙农码获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浙江赛区现代农业赛道一等奖“浙农码”是超级码科技股份为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打造的农业农村领域专用码,以二维码为载体,为全省涉农的人、物、组织建立统一数字身份。“浙农码”不仅实现了对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农业资源装备以及美丽乡
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梁水镇叶屯村,由中国电信聊城分公司打造的“5G+智慧农业”项目已成为一大亮点。今年以来,东昌府区叶屯村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发展智慧农业”要求,联合聊城市国兴城乡发展集团,依托中国电信5G、大数据、物联网、遥感、低空经济等先进信息技术,创建了聊城市智慧农业示范区,促进了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农业生产智能化、精准化管理,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东昌府区叶屯村的总种植面积为1440 亩,第一期示范区为330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之前,该村以传统的人工种植方式为主,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信息化程度、智能化程度普遍较低。为贯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保障粮食稳产增产,中国电信创新打造由水肥一体化、虫情测报、土壤墒情监测、气象站、农业物联、产品溯源、天空农地观测一体化等系统组成的“智慧农业管理云平台”。平台实现智慧农业管理一张图,形成集灌溉信息、种植监测信息、环境监测信息、病虫害预警、气象风险预警于一
中新网福建新闻5月16日电 随时监测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数据变化,大棚能进行自动控温、喷灌……15日,位于福州市长乐区的福建省雪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雪美数字农业基地,全程采用自动化数字化温湿度调控、水肥一体化智能调控、深液流无土栽培、浮板水培技术等技术,进行水培蔬菜栽培和种苗繁育。在雪美数字农业——水培蔬菜栽培大棚,蔬菜在大棚内“悠然”生长。该大棚全程采用自动化数字化温湿度调控、水肥一体化智能调控、深液流无土栽培、浮板水培技术等技术。中新网记者张斌摄工作人员在雪美数字农业——水培蔬菜栽培大棚内采摘上市的水培蔬菜。该大棚全程采用自动化数字化温湿度调控、水肥一体化智能调控、深液流无土栽培、浮板水培技术等技术。中新网记者张斌摄工作人员在雪美数字农业——水培蔬菜栽培大棚内采摘上市的水培蔬菜。该大棚全程采用自动化数字化温湿度调控、水肥一体化智能调控、深液流无土栽培、浮板水培技术等技术。中新网记者张斌摄工作人员在雪美数字农业——水培蔬菜栽培大棚内调配水肥。该大棚全程采用自动化数字化温湿度调控、水肥一体化智能调控、深液流无土栽培、浮板水培技术等技术。中新网记者张斌
小麦涨势正旺,依托智慧化监测控制系统,许多麦农实现了对麦田的远程管护;1号塘通威饲料52斤、2号塘聚维酮碘溶液76斤,在数字化渔场,螃蟹也实现了全程“精准养殖”……在全球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农业全产业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动辄几万几十万的科技成本让农民望而却步。“技术并不是最大的门槛,摆在用户面前的最大障碍是居高不下的成本。”为了能真正做到让数字化服务普惠农业千家万户, 5月22日,在2024京东农业科技大会上,京东农业科技发布了农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全景图,引入AI盘点、AI识别、AI监管等前沿技术,结合物联网、区块链存证及可视化交互等先进手段,充分盘活农业产业的数据要素,实现“产、供、销、融”一体化,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以“可负担成本”,帮助农户实现养得起、管得好、卖得出,还要赚得多。搭建平台——农业金融被重塑,生物资产“活”了去年,凭借京东生物资产平台建立的与实体肉牛相对应的“数字孪生牛”,宁夏吴忠市同心县豫海镇黄石村村民锁国礼家的肉牛实现了有效抵押,他获得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宁夏分行提供的30万元项目贷款,这
数字化农业智慧平台-中国智慧管理系统 | 新浪微博 | 顺益通-智慧农业网 | 环球软件智慧农业平台 | 云南数字农业服务平台 | 惠农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版权所有:沈阳市皇姑区菊湘源健康信息咨询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由网友自由发布, 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备案号:辽ICP备2025058693号-1